近日,一名6岁男孩在海边光脚玩耍时,因踩到死鱼感染创伤弧菌,出现高烧、水肿等症状,引发公众对这一“海鲜刺客”的关注。
出现不明原因高烧并休克
起因竟是“前天上午杀过鱼”
创伤弧菌究竟是什么?
南京市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陈浩介绍,创伤弧菌是一种海洋嗜盐性弧菌,主要存活于高盐分的海洋环境中,可通过伤口接触或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侵入人体,若未及时救治,死亡率极高。
创伤弧菌
陈浩介绍,去年他曾接诊过一位近60岁的女士,由于开饭店,日常需要处理海鲜。一天,她像往常一样杀鱼,当时并未察觉手上有小伤口,次日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烧,送至医院急诊时,已出现感染性休克症状,高压仅80多毫米汞柱,手部明显红肿,且肿胀在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持续向上蔓延。
然而,直到医生追问患者近期是否接触过海产品,她才想起前一天上午杀过鱼。后续细菌培养结果证实,为创伤弧菌感染。
杀鱼遭截肢、处理青蟹致身亡
备个菜竟可能有生命危险?
海洋创伤弧菌分布很广泛,很多海鲜都可能有,最常见的就是海鱼、贝类、虾类、螃蟹。
据陈浩介绍,四年前有位患者在处理海鲜时,不小心被鱼刺划伤手指,伤口很快出现严重肿胀,并出现高烧、休克早期表现。然而,由于感染初期未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,感染已经扩散,最终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,切除坏死的两指。
“创伤弧菌的可怕之处在于,它不会局限在伤口局部,而是会沿着筋膜快速扩散,短时间内侵犯周边组织。”陈浩解释,这也是为何该患者仅被鱼刺划伤一根手指,却最终导致两根手指坏死的原因。
创伤弧菌的“肇事”案例并非个例。
据媒体报道,今年7月浙江乐清一位老人因处理青蟹,感染创伤弧菌,从手肿痛到多器官衰竭仅用23小时,9天后去世;
同月,有医院发文指出,广州一女子清洗黔鱼时,被一根不起眼的鱼刺刺中了右手虎口,一度面临截肢风险,后明确为创伤弧菌感染。好在该女子因诊断及治疗及时,避免了截肢风险,最终成功治愈并康复出院。
出现以下信号,立即就医!
医生介绍,创伤弧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两种:一是伤口接触受污染的海水或海产品,二是食用未煮熟的受污染海产品(尤其是贝类)。
无论哪种途径,一旦出现以下信号,都须立即就医:
1、局部症状:接触海产品后,伤口出现红肿、发热、疼痛,且肿胀快速蔓延,或出现水疱、瘀斑;
2、全身症状:伴随高烧、寒战、呕吐、腹泻,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、意识模糊等感染性休克表现。
“创伤弧菌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7天,但体质较弱或伤口较深的人,可能1至3天内就会发病。”医生提醒,有慢性肝病、糖尿病、肾病等基础疾病者,免疫力低下者,以及有皮肤伤口(即使是微小伤口)的人属于高危群体,需格外注意。
在日常防范方面,医生给出三点建议:
一是处理海鲜时务必戴手套,避免伤口直接接触;
二是海鲜需彻底煮熟后食用,尤其是贝类,避免生吃;
三是在海边游玩时,若皮肤有破损,尽量不要光脚接触海水或沙滩上的海产品。
“一旦怀疑感染,黄金救治期是‘发现即处理’,拖延时间越长,感染扩散和截肢、死亡的风险就越高。”
来源丨央视网综合新京报、现代快报
股票配资交流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