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三日,天安门城楼上,金正恩的表情一定很精彩。
当一排排战机撕裂长空,当一辆辆导弹车碾过街道,他看到的,远不止是一场给外人看的肌肉秀。这对他来说,简直就是一堂免费,却又无比震撼的核战略速成课。这堂课的信息量,大到让他坐立难安。
果然,北京的震撼还没散去,平壤那边就火急火燎地开起了会。名字很长,叫“核物质与核武器生产协调会议”,但意思很简单:咱们得赶紧升级装备了!金正恩亲自压阵,那股子急迫感,几乎要溢出屏幕。北京阅兵,到底给他看了些什么“好东西”?
原来还能这么玩
金正恩在现场看到的,已经不是几款导弹那么简单了。那是一种“体系”的降维打击。以前他可能觉得,我有一两个能打到美国的导弹,就算是大功告成了。但现在他明白了,那根本就是小孩子的玩法。
解放军展示的是一套完整的“杀人链条”。天上有运油20给轰炸机喂奶,实现超远航程。地上有东风快递,个个都是硬茬。海里还有巨浪潜射,防不胜防。这套“三位一体”组合拳,几乎没有死角。
更要命的是那些不起眼的配角。什么信息支援部队、太空侦察卫星、抗干扰通信。这些东西,才是整个体系的灵魂。能看见你,能锁定你,还能在电磁干扰下揍你。这才是真正的核大国,一个成熟的“玩家”。
光有拳头还不够硬
再回头看看朝鲜自己的家底,那可就有点寒酸了。手里是有那么几十枚核弹头,也搞了几次导弹试射,听着挺吓人。但跟真正的体系比起来,朝鲜顶多算是个“青铜选手”。这已经不是技术差距了,这是思维上的代差。
海军那艘“金君玉英雄”号潜艇,听着威风。但明眼人都看得出,那是拿老掉牙的潜艇魔改的。艇身拉长,硬塞进去几个发射管。能不能安全地把导弹射出去,都得打个问号。指望它去威胁美国本土?太难了。
陆基导弹是朝鲜的命根子,数量确实不少。但问题也多。那个号称射程一万五的火星炮19,返回大气层的时候会不会烧成一团火球?最后能砸到哪,是不是得看缘分?这些都没经过实战检验,谁心里都没底。
至于空军,那基本就是个空白。朝鲜的飞机,连给战略轰炸机提鞋都不配。这种“两条腿走路,一条还瘸着”的结构,在真正的对手面前,漏洞实在太大了。
照着学霸抄作业
北京之行,让金正恩彻底想明白了。回到平壤,他立刻拍板:核武器是第一要务,必须玩命发展!他脑子里,全是解放军导弹车快速机动的画面。全是核潜艇悄无声息发射导弹的场景。这些,就是他要抄的“作业”。
海里,光有潜艇不行,导弹才是关键。朝鲜现在那几款潜射导弹,射程太短。潜艇必须开到太平洋深处才能打到美国。那在美日韩层层围堵下,基本等于送人头。所以,他很可能会学中国的“巨浪”,先搞出射程够远的导弹再说。哪怕潜艇破一点,只要能在家门口开火,威慑力就有了。
陆地上,朝鲜已经开始学了。“火星-18”这些新家伙,都用上了固体燃料。这玩意儿好啊,不用临时加注,拉出来就能打,打了就跑,生存能力大大提高。
这是一场烧钱的游戏
可问题是,打得远,不代表打得准。朝鲜最缺的,是天上的眼睛——侦察卫星。去年好不容易射上去一颗,据说拍回来的照片,连自家港口都看不清楚,这怎么打仗?金正恩现在肯定懂了,核武器是个系统工程,缺了哪一环都不行。
而且,外部的压力越来越大。特朗普可不是吃素的,他上台后,立刻联合日韩搞了个“导弹预警信息实时共享”。从发现你发射到导弹飞过来拦截,整个反应时间被压缩到了几分钟。韩国的各种反导系统也像下饺子一样部署。一张天罗地网,已经撒开。
朝鲜要想戳破这张网,要么技术更牛,搞出更诡异的弹道。要么数量更多,用“导弹雨”饱和攻击。无论哪条路,都是一场疯狂烧钱的游戏。这对经济本就不富裕的朝鲜来说,压力不是一般的大。
结语
从北京回来,金正恩的目标变了。他不再满足于拥有几颗能吓唬人的核弹。他想要的,是一套能用、能打、能藏的完整作战体系。他的野心,也从一个区域小霸王,变成了想要敲响“全球俱乐部”大门的挑战者。中国无意中给他树立了一个模板,让他看清了方向,也让他看到了自己与顶级玩家的巨大鸿沟。这场由北京无意间点燃的军备竞赛,恐怕才刚刚开始。
股票配资交流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