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,深入践行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精神,长江师范学院“钩深索隐”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服务队2025年7月7日上午深入重庆市涪陵区玉屏社区,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的便民服务活动,将政策知识、科技便利和生活智慧送到群众家门口,获得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。
一、 社保政策进万家,惠民利民“零距离”
针对农村居民对社保政策了解不深、信息获取渠道有限的问题,实践队员们化身“社保政策宣传员”。他们深入社区帮助社区居民面对面答疑解惑,重点围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等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社保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。在真正对社区居民进行社保宣传和讲解时发现,这些居民对社保了解度普遍较高,只是对一些政策的实行,相关流程的实现了解的不太全面和细致。队员们深入居民,与他们打成一片,耐心细致地解答村民们的疑问,减少政策理解的“盲区”,让社保惠民政策真正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参保意识和权益保障意识。
二、 “智慧助老”暖人心,跨越“数字鸿沟”显温情
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,许多农村老年人面临着“不会用、不敢用、不想用”智能手机的困境。为此,成员们“一对一”、“手把手”地帮助老年人解决使用智能手机时遇到的相关问题,如:接打电话、保存联系人、调节字体大小/音量;常用APP的使用,特别是微信的视频通话;防范电信诈骗知识宣传等。教学过程中,队员们耐心倾听社区居民们使用智能手机时遇到的常见问题,并针对问题一遍遍演示,用最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。看到老人们在解决问题后脸上洋溢着的笑容,队员们深感欣慰。这项服务不仅帮助老年人掌握了实用的数字技能,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,更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,有效缓解了他们的“数字焦虑”。
展开剩余35%三、 生活常识惠民生,健康安全伴我行
实践队还关注到村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安全需求,精心组织了“生活小常识”科普宣传活动。内容贴近生活、实用性强,包括:家庭急救知识:如中暑、烫伤、异物卡喉等的初步处理;食品安全与营养:是否能混用切肉和切水果的菜板,长期吃剩菜剩饭的危害等等;安全用电用气常识: 强调农村家庭用电用气安全注意事项;夏季防火、防暑、防溺水宣传等等。将专业的知识转化为村民听得懂、记得住、用得上的实用技能,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健康素养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。
此次“三下乡”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系列活动。实践团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青春热情,真正沉下身子、迈开步子,深入基层、深入群众,解决了社区民们在社保、科技应用、日常生活等方面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切实增强了村民们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活动不仅磨练了青年学子的意志品质,提升了实践能力,更在服务奉献中深刻理解了国情民情,厚植了家国情怀。
发布于:重庆市股票配资交流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